

-
卡扎菲死后,利比亚走向何方
必须承认,利比亚作为统一、现代国家的基础不稳,卡扎菲时代的独裁,却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有序的行政体系。部族主义、分散意识本就存在,卡扎菲生前无法解决,他的死同样不能解决问题。[详细]
-
卡扎菲因独裁而死
卡扎菲死了,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失去了共同的目标,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已经为下一场内战埋下了种子。 [详细]
-
“后卡扎菲时代”谁当家
最不期望看到的是有一天,人们已经忘记卡扎菲的荒唐与残暴,开始在烈士广场上把他当做烈士,并诅咒新的暴政。[详细]
必须承认,利比亚作为统一、现代国家的基础不稳,卡扎菲时代的独裁,却并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有序的行政体系,而是近乎乌托邦式的无政府状态,部族主义、分散意识本就存在,卡扎菲生前无法解决,他的死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详细】
10月20日,利比亚过渡委新闻发言人古贾与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分别证实,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并发布了卡扎菲的尸体照片。【详细】
- 利比亚当局称卡扎菲已身亡
- 利比亚反对派宣布开始在的黎波里执政
- 利比亚反对派称已包围卡扎菲藏身建筑群
- 的黎波里局部地区仍交战 反对派渗入卡扎菲老家
- 北约协助利反对派搜寻卡扎菲 英特种部队或参与
- 40多个国家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权
- 商务部:中国在利比亚没有直接投资
- 反对派宣布政治过渡立即开始 卡扎菲称仍在利比亚
- 英媒称利石油若重分配 北约成员国将受益最多
- 外交部:中国希望利比亚尽快恢复秩序
- 法新社记者讲述采访卡扎菲次子赛义夫
- 卡扎菲次子现身驳斥被捕传言 称政府仍控制首都
- 利比亚多家驻外使馆表示不再代表卡扎菲政府
-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称卡扎菲时代“已经终结”
- 奥巴马发表讲话敦促卡扎菲让权 称支持利反对派
- 利比亚反对派庆祝控制首都
- 反对派主席:如果卡扎菲下台将让他安全离开
- 外交部:中方愿在利比亚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 利比亚反对派称已控制首都
- 媒体称卡扎菲的卫队已经向反政府武装投降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生于利比亚一个普通贝都因牧民家庭,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这个民族有着反对异族入侵的传统,这让卡扎菲从小就决定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详细】
10月20日,“过渡委”武装攻占苏尔特全城,卡扎菲身亡。
10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突访利比亚,成为2008年来到访的黎波里的首名美国内阁官员。
10月15日,卡扎菲支持者在苏尔特发起反击,“过渡委”武装被迫撤退。
10月9日,“过渡委”武装控制苏尔特多处关键目标。
9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过渡委”主席阿卜杜勒—贾利勒。阿卜杜勒—贾利勒称,2.5万人在利比亚武装冲突中丧生。
9月15日,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访问利比亚。过渡委武装进攻卡扎菲老家苏尔特。
8月22日凌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正在梳理全城搜捕卡扎菲。
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发布逮捕令,以反人类罪通缉卡扎菲、其子赛义夫和利比亚情报部门负责人阿卜杜拉·塞努西。
3月28日,卡塔尔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成为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阿拉伯国家。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日,联合国大会第65次会议通过决议,暂停利比亚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成员国资格。
2月15日,利比亚数个城市,包括首都的黎波里,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执政42年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示威人群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是利比亚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次子,是卡扎菲最疼爱的孩子,在兄弟姐妹中也是“最出彩”的一个。
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和法语,拥有与西方人相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因而被称为“欧洲人”。赛义夫常在父亲面前畅所欲言,最近几年,卡扎菲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核技术研发等,就与赛义夫的劝说密切相关。
有媒体盛传,卡扎菲有心栽培赛义夫,就连负责对外交往与联络、与西方国家的谈判等国家要务,都统统交给赛义夫打理,为将来移交大权做铺垫。
-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称卡扎菲时代“已经终结”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22日在班加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卡扎菲时代“已经终结”,但直到卡扎菲被捕,反对派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详细]
-
利比亚反对派面临严峻课题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23日占领了卡扎菲长期居住的、位于的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反对派武装已基本控制了首都。分析人士指出,现在还不是反对派欢庆胜利的时候,因为许多严峻而紧迫的挑战还摆在他们面前。[详细]
-
卡扎菲时代结束不等于动荡局势终结
卡扎菲时代的结束并不等于利比亚动荡局势的终结。政权倒台造成的权力真空,往往会引发派别冲突,使社会持续动荡。人们希望利比亚不要成为第二个索马里。[详细]
-
利比亚反对派宣布8个月内举行大选
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在24日出版的意大利《共和国报》上表示,利比亚将在8个月内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详细]
-
“后卡扎菲时代”谁当家
“全国过渡委员会”里既有自由派,也有保守派;既有原教旨主义者,也有亲西方的民主主义者;既有原来被卡扎菲迫害的政治犯、也有曾帮着卡扎菲一起搞政变、镇压反对派的人。[详细]
-
英媒称利石油若重分配 北约成员国将受益最多
利比亚战事尚未结束,另一场石油利益抢夺战已悄然开打。西方国家,尤其是为利反对派提供关键空中炮火支持的北约成员国,正极力协助它们的石油企业锁住利比亚的石油生产。[详细]
-
韩媒称卡扎菲海外资金约500亿美元 大部分遭冻结
据称,卡扎菲在国外拥有的资金高达500亿美元,但目前大部分已遭西方国家冻结。目前消息称,这些资金中的部分最终或解冻并应利比亚反对派要求,落实到“利比亚重建工作当中”。[详细]
-
文汇报:卡扎菲倒下难助美欧经济“还魂”
利比亚局势何时才稳定、石油出口是否迅速恢复仍是未知数,若将这因素的“兴奋剂”作用夸大,未免来得太乐观。要知道美欧经济本身积弱难返,卡扎菲政权倒台只能带来短暂刺激,不可能持久。[详细]
-
时代周刊:阿拉伯动荡根源是经济因素
美国《时代》杂志撰文称,阿拉伯动荡根源是经济因素。就利比亚来说,夺取政权比较容易,但保持政权稳定却是另外一回事。要想保住成果,眼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