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8)
导语:史蒂夫·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但在内心深处,他其实是个乡巴佬。

从外部看,苹果让人敬畏;从内部看,它就像一个宗教组织,每个新人只能知道一点点信息。所有新员工都会接受为期半天的入职培训。培训一般在星期一举行,除非星期一正好是个假期。苹果的入职培训和普通大公司没什么不同,会发给你一个贴着“你已加入苹果”贴纸的迎新大礼包、各种人力资源的表格,还有一件印有入职年份的T恤衫。苹果很快就让这些来自其他公司的新员工明白,自己已经是苹果家庭的成员了。苹果收购了奥迪无线公司后,拉斯·奥尔布赖特成了苹果iAd移动广告部门的合作与联盟主管。收购协议刚刚签完,一堆崭新的iMac电脑就出现在他面前了。他回忆起了当时自己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人们很快就觉得,自己是某个特殊事物的一分子了。”星期一的入职培训还会为你带来另一个特殊待遇。一位前苹果员工是这么说的:“苹果只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就在你入职的第一天。”

新员工进入苹果的第一天还有另一个“亮点”。你会发现,没有人会帮你给新电脑联网。因为大家都假定,能进入苹果的人都足够聪明、技术娴熟,理应会处理网络问题。一位苹果观察家说:“苹果指望大多数人都能自己连上服务器。大家都说‘那真是太难了,但我找到了能帮得上忙的人’。这真是个聪明的伎俩,是个让人们建立联系的妙计。”

苹果确实向新员工提供了一个好东西,那是一个非正式的“iBuddy”(i伙伴)体系。它为员工提供了团队之外能做参谋的老员工的名字,这些人能回答让新员工困惑不已的问题。很多人都说,他们在入职之初会和“iBuddy”碰几次面。后来,他们就忙起来了,无暇和“iBuddy”碰面了。

苹果的新员工培训以安全简报的形式开始。这被称为“可怕的寂静”,没有哪个苹果员工会忘记这一点。博彻斯原来在耐克和诺基亚工作过,后来进入苹果担任销售主管。他回忆起这类场景时说:“一个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走进来,说‘好,大家都知道保密和安全在这里是很重要的。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吧’。基本原则是,当苹果要发布一款产品时,如果它直到发布之前都处于保密状态,那么,相关的新闻报道、宣传效果和轰动效应对公司来说就有巨大的价值。我记得她说过‘这能值几百万美元’。”因此,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泄露了苹果的秘密,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立即开除。

苹果一直很反感在产品发布前泄露信息。菲利普·席勒(Philip Schiller)是苹果负责产品营销的高级副总裁,他曾把苹果产品发布比作有轰动效应的好莱坞电影首映。人们都会关注一款新产品发布的那几天,就像人们关注一部新电影首映的那个周末一样。提前透露细节会降低人们的期待值。实际上,苹果粉丝会在苹果零售店门前安营扎寨,排起长龙,等待苹果新产品发售。《指环王》和《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新续集上映时,也有过类似的场景。

这恰恰是席勒想要的首日轰动效应。“我还记得他一次又一次地揪头发。”一位曾在席勒所在部门工作过的前苹果员工这么说。好莱坞在不同的地方拼命播放预告片,那是为了刺激需求。对苹果来说,能够起到相似作用的是散布传闻。这会让人们期待新产品,从而在发布会之前免费给苹果作宣传。

苹果希望新产品在发布前保密的另一个原因是,避免太早抢走现有产品的风头。如果消费者确切知道将会发布什么产品,他们就可能搁置购买现有产品,以免新一代产品迅速取而代之。消费者需求下降会危及已经上架的产品,也会危及仓库里待售的存货。(实际上,即使是不完整的信息也会有损销售。苹果宣称,人们在2011年夏天对新款iPhone的期待,已经伤及了现有的iPhone 4销售。)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一切就绪之前就宣布产品信息,会给竞争对手充分的反应时间,提升顾客的期望值,还会使公司面临批评家的吹毛求疵。批评家往往不是批评实际的产品,而是抨击产品理念。至于那些不懂得保密的公司,就只能自食其果了。惠普曾在2011年年初犯过这个产品营销的错误。当时,它宣布将在年内推出尚不明确的“云”业务。

让人费解的是,惠普后来又“提前公布”欲出售PC业务,使占惠普总销售额近1/3的PC部门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关于PC部门的消息公布后不久,惠普董事会就解雇了首席执行官李艾科。)

苹果对产品发布的保密如此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几家公司的保密工作能做得这么好。马特·德兰斯(Matt Drance)在苹果工作过8年,先是担任工程师,后来成了一位“福音传教士”,协助外部开发者为苹果平台设计产品。他对苹果以外的其他公司的保密做法感到很吃惊。在韩国手机生产商LG尴尬地曝光了一款智能手机的发布日期后,他在名为“苹果局外人”的博客中写道:“这真是件令人震惊的事。”

你发布的产品很可能会比预想中要晚,或者没有那么多特色。时间会逐渐耗尽,意外会纷纷出现,漏洞会压倒项目团队,搭档会质疑你的方案,事情会濒于崩溃。你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或者继续等下去。可是,假如你已经花了几个月时间来放烟幕弹,那么现在每个人都要等更长的时间。伴随胡乱吹嘘而来的问题是,你会让自己手忙脚乱。当产品和你承诺的不一样的时候,你肯定会面对公众的失望情绪。如果你有了一款产品,但又闭口不言,让产品自己说话,那么,你就更可能给人们带去惊喜。有些公司懂得这些,另一些公司则显然不懂。

苹果由内而外严格执行保密工作。硅谷的工程师喜欢彼此交流与工作相关的故事,苹果的工程师则是出了名的守口如瓶。“我有些朋友因为说得太多受了批评,”一位前苹果工程师如是说,“最好还是绝口不提工作的事。”这种心态使苹果在科技界显得很另类。吉娜·比安奇尼(Gina Bianchini)表示:“在那里,你很容易感觉到人们的恐惧情绪,即使合伙人也是如此。”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硅谷企业家,一直是苹果观察家,也是互联网创业企业Mightybell.com的首席执行官。(Mightybell.com的主页上写着“加利福尼亚州手工制造”,算是对苹果公司的标语“加利福尼亚州苹果设计”的致敬。)“没有哪家公司里的恐惧情绪能达到这个水平。”她在TED2011大会上的演讲中这样解释苹果的外部形象。(TED大会是在加利福尼亚州长岛举行的科技领域年度思想盛会,与会者都是顶级的管理者和投资人。)她说:“在今年的TED大会上,我注意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苹果员工并不在硅谷系统里流通。没有人认识苹果的任何人。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彼此都认识,可苹果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苹果内部,人们害怕交谈,甚至断绝往来。”

一位经常和苹果员工一起玩纸牌的硅谷工程师表示,大家心照不宣,如果苹果员工出现在牌桌上,大家就该转换话题了。担心因泄密被开除,这并非杞人忧天。比方说,参加产品发布的人都会拿到一本名为《交通法则》的带有水印的手册,里面会详细说明发布会之前的每个重要事件。这本小册子里有一份法律声明,它传达的信息很清楚:如果这份手册传到了不该看的人手上,相关责任人将会被开除。

苹果在维持纪律上可谓不遗余力。苹果的一位前高级主管说:“总有一些东西要高度保密。我们做过一个项目,当时房间的一扇门装了专用锁,此外又设了好几道门,把工作团队和其他人隔开。你得签署一份特殊的保密协议,确认你正在参与一项绝密工程,你不能对任何人提起它,连对老婆孩子都不行。”

对某些人来说,保密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乔布斯的习惯是不断告诫员工,公司发布的信息都是机密的。一位前苹果员工回忆说:“他会说‘倘若你对本次会议的内容有任何泄露,除了立即辞退之外,我们的律师还会全力起诉你’。这让我很不舒服。你做每件事都得小心翼翼,那简直是场噩梦。”

参观者可以走进苹果办公室,但他们会受到严格限制。即使是待在自助餐厅里的一小会儿,苹果员工也不愿意让来客单独行动。有些报道曾对此表示惊讶。2011年中期,一位科技行业的高管曾去苹果访友,苹果不允许他在Twitter上发布任何关于这次拜访的事,也不允许他用当下流行的、能识别用户所在位置的Foursquare来“报到”。在苹果看来,仅仅透露有人参观了苹果的保密业务,就会泄露苹果的日常工作。[人们都好奇,苹果是否会阻止2011年添加到iPhone软件中的新应用——“找朋友”(Find My Friends)。苹果将它形容为一种“临时定位分享”服务。]

在大多数情况下,遵守条例完全靠苹果员工自觉。但有些时候,在员工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即使他们只是去马路对面喝啤酒,公司也会关注他们的言行。BJ餐厅和酿酒屋离苹果的库比蒂诺厂区特别近,内部人士甚至戏称其为IL-7,即无限循环路7号。实际上,苹果公司并没有这栋楼。公司里传说,有穿便衣的苹果密探潜伏在BJ餐厅附近,还有员工因为在那里信口胡诌被开除。这件事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员工们会反复提到这件事。这样,苹果的目的就达到了。

史蒂夫·乔布斯说过,不谈论公司内部事宜,是他从华特·迪士尼那里学来的。魔幻王国(Magic Kingdom)的创造者华特认为,如果过分关注幕后的东西,迪士尼在公众心目中的奇妙形象就会被削弱。此外,迪士尼公司还执行了严格的内部保密政策。20世纪60年代,在策划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乐园时,迪士尼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实施“X工程”(Project X)。根据尼尔·加布勒(Neal Gabler)所著传记《华特·迪士尼:美国想象力的胜利》(Walt Disney: The Triumph of the American Imagination)的说法,关于这个新主题公园的内部备忘录被编号存档,以备追踪检查。

对员工施加压力,避免信息落入不合适的人手中,这是无可厚非的。苹果的扭曲之处在于,这些“不合适的人”还包括自己的同事。用一位前苹果员工的话来说,这是一种“终极须知文化”。不同的团队被故意分隔开,有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不觉中成了竞争对手,更多情况下则是因为苹果的工作方式就是各自为战。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简单而惊人的附带效益:员工们可以避免彼此冲撞,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工作。在达到一定的级别之前,在苹果是很难玩办公室政治的,因为普通员工根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参与游戏。苹果员工就像戴着眼罩的骏马一样,只能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其他事情都与他们无关。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